专访华民:英国脱欧,投票者是理性的 | 社会科学报
社科报 访谈
原题: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华民教授接受本报专访
——英国退欧:石子才刚刚落下
作者: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 华民教授
◤“英国公民中,年老的希望退欧,年轻的则更加希望留欧,这一事实就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所有投票人都是理性的:年轻人想要的是机会;而老年人想要的是稳定……”复旦世经所华民教授在接受社科报采访时说。
英国“脱欧”公投结果水落石出,民意决定英国正式退出欧盟。紧接着,英镑暴跌,黄金猛涨,市场已经对这一结果作出了应急性反应,而它给世界经济前景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社会科学报》:目前来看,英国“脱欧”已成事实,但媒体有报道称,部分英国公民“反悔”,表示此前投票“脱欧”乃一时冲动。在您看来,此次公投是理性选择的结果吗?
华民: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从经济上加以考量。不管是主张留欧还是主张退欧的,其实每一位英国公民都在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即使有非理性的一时冲动,从而投错了票,但是也不会占到多数。其实,有关统计数据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很好的解答。
比如在英国公民中,年老的希望退欧,年轻的则更加希望留欧,这一事实就已经清楚地告诉我们,所有投票人都是理性的:年轻人想要的是机会,所以更加愿意选择留欧;而老年人想要的是稳定,所以会更加倾向于选择退欧。
《社会科学报》:具体而言,是什么样的利益机制在背后发生作用?
华民: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对于英国退欧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加以分析:一是货币一体化的层面;二是区域贸易自由化的层面;三是经济全球化的层面。
货币一体化是通过建立“通货区”实现的。人们通常认为通货区一定是跨国的,其实通货区也可以是一国范围的。跨国的通货区有苏联解体前的卢布区,以及今天还在运作的欧元区。仅限一国范围内的通货区有美元区、人民币区,以及卢比区等。美国与印度都是联邦制国家,各州与各邦之间存在巨大的异质性,在经济发展上远未达到一体化的程度,所以被经济学家们定义为通货区。
中国虽然不是一个联邦制国家,但是省际之间同样存在发展不平衡的异质性,要素市场和商品市场事实上并未达到一体化的程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也可以算是一个通货区。
通货区是否有效,取决于要素是否可以自由流动。其中的道理就在于:第一,通货区“剥夺”了各成员国或下位行政体系独立的货币政策制定权。第二,通货区通常也会对成员国的财政政策加以限制,比如财政赤字的规模等。
由于货币和财政政策缺乏独立性,一旦成员国的经济周期不同步,就需要通过劳动力在通货区内部的自由流动来解决就业问题。如果做不到劳动要素在通货区成员国内部的自由流动,那么通货区就会在成员国经济增长周期不同步的冲击下趋于崩溃。当然,就像今天的欧元区那样,也可以通过高增长国家对低增长国家进行财政补贴来维持通货区的运行,但这显然是不可持续的,因为这种财政转移具有再分配的性质,从而是缺乏效率的。
根据以上的分析,英国当初选择不加入欧元区是明智的。英国是个岛国,与欧洲大陆虽说一衣带水,但是毕竟不在同一个大陆上,不可能做到劳动力要素跨国自由流动,因此也就不具备加入欧元的条件。
如果再从建立通货区的初衷来讲,其原本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成员国竞争性的货币贬值,降低成员国之间的贸易的汇率风险。但是,这对经济结构相似度高的国家来说是重要的,而对于像英国这样以金融业为主,在经济上与欧洲大陆国家并不存在竞争性的国家来说意义就不大。由于加入欧元区对英国没有收益,但是却要付出让渡货币政策自主权与财政政策受限的巨大成本,正是成本与收益的这种不对称性,成为英国不加入欧元区的理由所在。
《社会科学报》: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经济增长,这已经成为全球共识。从理论上来说,欧盟作为重要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对于包括英国在内的成员国的贸易自由化应当具有重要意义。那么英国人为什么还寻求退出呢?
华民:区域经济一体化是贸易自由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成员国带来“贸易创造效应”,对于非成员国来说则会带来“贸易转移效应”。但是问题在于,贸易同盟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创造效应究竟有多大?以及由贸易创造效应所带来的贸易流量增长中谁得益更多?即谁能成为贸易顺差国?谁又会成为贸易逆差国?
英国的对外贸易在区域结构上主要覆盖三个地区:欧盟、美国与英联邦国家。就单个国家而言,德国是英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美国是英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两者在英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实际上仅相差一个百分点左右。如果再加上欧盟其他国家与英国的贸易额,那么欧盟在英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要高达40%以上。
因此,从理论上来讲,英国加入欧盟所带来的贸易创造效应是很大的。事实也表明,在英国加入欧盟之后,受贸易创造效应的影响,英德之间(当然也包括欧盟其他国家)的贸易迅速增长,德国很快超越美国而成为英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相反,在贸易转移效应的作用下,英美之间的贸易则受到了负面的影响。
然而,有必要指出的是,英国加入欧盟后产生的贸易创造效应在英国和欧盟大陆成员国家之间的分配并不均等,其原因就在于,英国对美国的贸易长期处于顺差状态,而在加入欧盟后,对欧盟大陆成员国家的贸易则长期处于逆差状态。
这一结构性变化告诉我们,英国加入欧盟为其大陆成员国带来的是积极的贸易创造效应,而英国得到的可能是具有替代性的贸易转移效应,即从加入欧盟前的对美贸易转向了对欧盟的贸易。正因为如此,自1973年英国正式加入欧盟以来,欧盟一直给予英国以其他成员国所没有的特权,以及税收的返还等。
同样,我们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在英国加入欧盟后,英国的制造业会一落千丈,原因就在于英国加入欧盟后无法再通过贸易保护来抵御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德国制成品的流入。
英国当然不是没有竞争优势,英国在金融服务领域的竞争力处于全球优势地位。利用这样的竞争优势,英国在加入欧盟后,通过向欧盟大陆成员国出口金融服务而获得了不少的利益。但是,来自于金融服务业的收益与制造业下降所带带来的损失相比,英国的净福利可能是下降的。对此我们可以分析如下:
第一,英国加入欧盟后,国民经济结构向着金融服务业的转型造成了严重的失业,以及随之而来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
金融服务业是人力资本要素密集的行业,而制造业则是劳动或资本要素密集的行业,金融服务业对制造业的替代必定会造成劳动要素的相对过剩,以及人力资本的相对稀缺。这种结构性变化不仅会引起一般劳动的供给过剩,进而导致其工资收入下降,直至失业,而且也会导致金融服务业从业人员工资的上涨,进而扩大社会收入分配差距,直至带来社会动荡。
第二,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与制造业的衰落,英国很快就变成一个经常项逆差、资本项顺差的国家。
如上所述,经常项逆差意味着实体经济走向衰落,而资本项顺差则意味着境外资本的净流入。在英国实体经济走向衰落的同时,却有大量外来资本流入,在实体经济缺乏投资机会的情况下,那些净流入的资本就只能流向房地产和金融等虚拟部门,进而推动房价与土地价格的上升,并对工业生产活动构成进一步的压制。如此往复循环,就有可能将国民经济最终引向泡沫化发展的道路。
面对这样的风险,选择退出欧盟,放弃贸易自由化来提升英国与欧盟大陆成员国之间的贸易成本,或许是保护英国为数不多的制造业,预防潜在的金融与社会风险的理性选择。因此,随着英国经济的结构性恶化,均衡的天平已经开始向着退欧的这一边倾斜。就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发生在欧盟大陆的中东难民潮,以及接踵而来的恐怖主义袭击,让英国人意识到,继续留在欧盟不仅有经济上的风险,而且还会有政治与社会安全上的风险。于是,英国选择退出欧盟就不再会有悬念了。
《社会科学报》:时至今日,英国退欧已经成为事实,英国的这一举动对世界经济来说意味着什么?中国这样的新兴经济体应当如何应对?
华民: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英国很可能通过退欧而得益。
因为对于英国来说,过去加入欧盟带来的是贸易转移效应(从对美贸易转向对欧盟大陆成员国的贸易),今天退出欧盟所带来的仍然只是贸易转移效应(从对欧盟大陆成员国的贸易重新转向对美贸易),但是留在欧盟的贸易逆差(英国与欧盟大陆国家的贸易是逆差)很可能被退出欧盟之后的贸易顺差(英国对美是贸易顺差)所替代。
考虑到英国退出欧盟之后对欧盟大陆成员国贸易成本的上升,还有可能对英国为数不多,且面临生存危机的制造业起到贸易保护的作用。但是,欧盟大陆成员国则会因为英国退欧而失去贸易创造效应,原因就在于英国退欧会提高两者之间的贸易成本而导致贸易流量的下降。现存的欧盟国家对英国退欧之所以会如此不满,很可能与它们将失去对英国贸易的创造效应相关。除此之外,从逻辑上来讲,美国理所当然也会成为英国退欧的得益者,因为英国退欧所带来的贸易转移效应会增加英美之间双边贸易的流量。
英国退欧后,英镑瞬间暴跌,这只代表市场对突发事件所采取的避险情绪,而不是英镑汇率变动的真实趋势。由于英国退欧所产生的只是贸易转移效应,所以并不会对英国经济的基本面产生多大的负面影响。但是,如果通过这样的贸易转移,英国可以将过去对欧盟大陆成员国的贸易逆差转变成为将来对美国或者其他英联邦成员国的贸易顺差(英国无疑具有这样的能力,因为英国既有丰富的石油煤炭资源可供出口,又有一定数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产品可供出口),那么英镑不仅不可能走上持续贬值的道路,反而有可能因为贸易经常项的改善而变得更加坚挺。相反,倒是欧元有可能因为英国退欧而更加趋于疲软,因为英国退欧会减少欧元国家的贸易顺差,假如欧元区国家找不到新的贸易逆差国来加以替代,欧元出现与英镑相反的变动趋势也是可以预期的。
最后,英国退欧会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带来新的挑战。英国退欧首先会使欧盟与欧元区更加慎重对待目前比比皆是的难民潮问题,必定会放缓欧盟与欧元区在欧洲大陆进一步扩张的步伐,世界各国也会以更加审慎的态度来应对贸易自由化(双边或者多边的贸易自由化协定)和经济一体化等课题。因此,英国退欧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极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所以,从经济全球化这个角度来讲,英国退欧很可能在全球范围内都不会有赢家。但是,经济全球化一旦因为英国退欧而停滞不前,甚或走向倒退,那么整个世界都将蒙受巨大的损失,而且受损最大的将是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
从理论上来讲,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带来了以下收益:通过贸易实现了存量的比较优势与流量的学习效应;通过吸引外资既解决了储蓄不足的问题,又填补了外汇供给不足的缺口。再从统计数据来看,经由贸易投资自由化推动的经济全球化已经大大缩小了发展中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与发达工业化国家的收入差距。因此,我们需要谨防类似于像英国退欧这样的事件对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消极影响,在区域经济合作结构性重组(比如英国退欧)难以避免的情况下,积极推进各种各样双边的、多边的,或者区域性的经济合作,以避免全球化的逆转,可能是当下最为理性的选择。 (本文刊于社科报总1518期)
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欢迎转载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本文首发于社会科学报,
微信号:shehuikexuebao。
长按识别二维码
立即添加关注